門診。
進來的是一位健碩的中年男士,從病歷記錄得知,他是一位紀律部隊成員。
「本來你是在皇后醫院覆診看偏頭痛的,最近搬家了,所以轉過來女皇醫院,對嗎?」
(注意:「皇后」和「女皇」是不同的,雖然都是Queen)
「對呀,那邊醫生甚麼檢查都做過了,他處方的特效藥不錯。所以呢,在這邊繼續取藥,那就成了。」
「那就簡單啦!」我在敲著電腦的鍵盤,根據對面海的紀錄,繼續開他之前的藥。
「咦⋯⋯?」
「怎麼了醫生?」
「上次人家給你開50 粒是嗎?」
「對呀!」
「呃⋯⋯不好意思⋯⋯我只可以開到15 粒。」
「15粒?不是吧?」
「醫生沒有騙你啊。」我把螢光幕轉過去:「你看,只限15粒。」
「但我一星期可能要吃兩三次啊,那我豈不是要密密覆診?」
「呃⋯⋯最快的覆診期⋯⋯」我按按滑鼠:「是16 個星期後,換言之,你一星期只可以吃一粒。」
「不是吧?」
「你都可以考慮自費購買的⋯⋯」
「我知道可以自費,不過我很奇怪,為甚麼對面海可以給這麼多,這邊卻不可以呢?大家都是政府醫院嘛!」
「山頭主義嘛,資源分配並不平均,而且各處鄉村各處例。」
「_佢老母,呢個政府真係好_乞兒。」
事實上,我也不明白,為甚麼同一個機構,同樣是龍頭醫院,隔一個維多利亞港,竟然會有不同的制度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P.S. 最近醫院最準備Accreditation (認證計劃)。
如果Accreditation 是為了統一所有醫院或病房的做法,我覺得是有意義的。
但現在的Accreditation 只不過是大量的紙上談兵(Paper Work)和無聊的改變(例如血壓表只可以Plot 而不可以寫Exact 數字),卻是勞民傷財之舉。